疫情發生以來,城市周邊游興起,露營、微度假等迅速熱起來。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鄉間小道,蟲鳴蛙叫,田園風光越來越吸引人,受城里人青睞的鄉村成為周末游、周邊游的重要承載地。鄉村旅游興起,為發展鄉村夜間經濟提供了基礎。然而,由于城鄉不同的特點,發展鄉村夜間經濟不能照搬照抄城市,而要從鄉村特色的資源稟賦出發,用新的理念點亮田園夜空。
用廢棄的鄉村小學教室還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場景;在寧靜的夜晚周圍飛舞著一閃一閃的螢火蟲,螢火蟲圖書館給人帶來美好的體驗;成片的火龍果園里催果的燈光亮起來,音樂節、夜間集市等夜間經濟就搞起來……廣西多地探索了發展鄉村夜間經濟的新路子。
點亮鄉村夜間經濟,離不開文化創意。隨著消費升級,以傳統采摘、吃農家飯為主要形式的農家樂已越來越難滿足人們的需求。如今人們更多地追求文化認同,情感共鳴,更渴望體驗鄉村的別樣浪漫。與時俱進,把傳統的鄉土味升級為蘊含時尚氣息的土潮味,讓人們愛上鄉村的夜晚是鄉村夜間經濟亮起來的核心。
鄉村大地需要大批充滿專業實力、創意力、行動力的文化產業人才。文化創意賦能鄉村資源,需要專業激活鄉村潮味,將傳統的農村生產生活生成為農耕文化,并利用現代技術和營銷手段,將農耕文化與都市文化有機銜接。而文化創意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僅依靠鄉村自己的力量難以實現,這就需要吸引更多的文化創意機構下鄉,與村民組成產業發展共同體,共同發展鄉村夜間經濟。
鄉村夜間經濟還需立足特色資源精準定位。不是所有鄉村都適宜發展夜間經濟,要因地制宜,找準定位,避免盲目地一哄而上。鄉村夜間經濟不同于城市,不能照搬城市,也不能一味地模仿其他鄉村,著力點要放在假日和周末上,突出自身特色,把低頻的旅游消費變成高頻的休閑消費。同時,創意要立足鄉村特色資源,如當地村容村貌,農作物,土特產,地方風情等,避免大拆大建,破壞耕地和生態環境。
此外,要建立專業文創機構與村集體、村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村民充分參與鄉村夜間經濟,讓農產品銷售也變成高頻銷售。祖國大江南北,各式村落各有千秋,點亮鄉村夜間經濟,將讓鄉愁濃起來,為詩畫田園披上浪漫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