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人人享有——團結合作、政策支持、共同發展”。在多學科團隊協作下,2020年以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已完成6位血友病患者的關節置換手術,其中兩位同時進行了兩個部位的關節置換。
由于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患者意外受傷后常會出血難止,活動后也可自發性出血,若骨關節反復出血,引發血友病性關節炎,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功能障礙,影響正常生活。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主任醫師、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首席教授何偉表示,血友病患者應及時前往血液專科就診,規范補充凝血因子,避免全身大關節反復出血,引發關節炎。對于病癥已嚴重累及關節的患者,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前提下,人工關節置換術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與工作能力。
對于輕微創傷即可血流不止的血友病患者,面對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術后出血等可能的并發癥風險,如何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假老虎也要當真老虎打!”何偉表示,醫生必須考慮到患者圍術期可能出現的任何風險。例如,術前患者需要接受體內凝血因子的監測,調整為耐受手術的水平后再進行治療;術中減少手術時間、提高操作質量,從而降低出血量;術后根據要求定時定量補充凝血因子,并在康復治療師的幫助下改善功能等。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第一例血友病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場景。醫院供圖
血友病患者關節置換手術的成功,離不開多學科團隊協作,緊密配合、安全有效地實施關節置換術,并且可以一次進行多個關節的置換,為患者節約成本,減少痛苦,增加獲益。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副主任醫師陳群群表示,要為血友病性關節炎患者成功開展人工關節置換術,除了要求手術團隊的手術技巧和臨床經驗,還需要麻醉醫師團隊、護理團隊的嚴密配合。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張新建指出,確保血友病患者在無痛與安全的條件下順利接受手術治療,是麻醉醫生的最基本任務,以外,還需要制定針對性的用藥流程,嚴密監控圍繞手術全過程的凝血情況,確認主刀醫生在充足的凝血因子保護下實施手術,做好血友病患者的術中“保血”方案。
血友病患者完成關節置換手術僅是開端,術后康復也同樣重要。何偉舉例講解到,對于多數長期患病的患者,除了膝關節嚴重畸形、骨缺損外,周圍軟組織也廣泛受累,長期處于非功能位,有些可能完全喪失行走與伸屈活動功能,肌肉嚴重萎縮,功能康復十分困難。
術后早期是康復的黃金時期,但血友病患者容易發生傷口出血,輕則影響愈合,重則并發傷口感染,導致手術失敗。因此在康復階段,仍需由骨科、康復科、血液科、疼痛科等多學科專家協同,制訂個體化康復方案,并根據康復進展情況、血友病控制情況等動態調整,實現康復的最大化。(李益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