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讓冠心病復發風險大幅升高
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的瓦卡里諾博士和他的團隊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完成了兩項平行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并在去年的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上提出,與身體上的壓力相比,精神壓力誘導的心肌缺血更有可能導致冠心病患者心臟病復發或死于心臟病。
在每次隨訪時,瓦卡里諾博士和他的團隊為所有參與者安排兩種壓力測試:常規心臟壓力測試:運動或藥理學。根據薈萃分析結果顯示,在總共918名參與者中,16%的患者僅在標準精神壓力測試下發生心肌缺血,31%的患者僅在傳統心臟壓力測試下發生心肌缺血,而有10%的患者在這兩種壓力測試下都會發生心肌缺血。
經多變量調整后發現,與沒有發生精神壓力型缺血的患者相比,發生精神壓力型缺血的患者的死亡或復發風險增加了150%。此外,結果再次證實精神壓力與傳統壓力是引起心肌缺血的兩個獨立因素,并且在這兩種壓力下的心肌缺血對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影響不同。
與沒有發生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僅僅是傳統壓力缺血并不會顯著增加相關死亡和復發風險;但僅是精神壓力缺血就與風險翻倍相關。如果同時因這兩種壓力而引發心肌缺血時,風險將升高280%。
綜上所述,精神壓力誘導的心肌缺血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隱患,與心血管相關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風險增加150%顯著相關。
壓力大可誘發短暫性心動過速加重心臟負擔
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壓力,如工作壓力,還有來自社交、親情等各種壓力等。壓力大的事件包括親人重病、離婚/分手、失業、與子孫有矛盾、遭受身體或語言暴力、寵物死亡等。工作壓力大指工作負擔重、強度大,而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等。社交壓力大涉及遭遇苛求、排擠、脅迫等。
《柳葉刀-糖尿病及內分泌學》曾發表過一項研究稱,對于患有冠心病、中風和糖尿病等疾病的男性來講,工作壓力大則有致命危險,其過早死風險增加68%。研究還發現,工作壓力大導致的死亡率增加的作用差異甚至超過高血壓、高脂血癥、肥胖、體力活動不足以及飲酒帶來的死亡風險。
來自經濟、人際關系等的心理壓力,可能在冠心病的發生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一項基于美國女士健康倡議研究的分析表明,遭遇壓力巨大的人生事件、社交壓力大的人患冠心病的風險均較高。
之前,美國一項研究發現,生活壓力過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風險增加40%。作者認為,壓力大使機體分泌過多皮質醇,刺激肝臟中葡萄糖的產生,增加胰島素抵抗。壓力大還可誘發短暫性心動過速,并影響心臟代謝以及內皮功能障礙、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從而增加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臟事件的風險。研究還發現,僅僅控制血壓、血脂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不太可能消除工作壓力大帶來的風險。
研究者認為,人們應該關注心理壓力的有害影響,尤其是心血管風險。緩解壓力可能有助于預防冠心病,尤其是工作和社交壓力均大的女士,可通過監測工作壓力、減少工作負擔、改善社交網絡來預防。
與壓力和解才能更好地保護心臟
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我們知道其危險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煙酗酒等。但我們不應忽視一個影響的危險因素:壓力。那么,如何不讓心臟被壓力所傷呢?最好的辦法是與壓力和解。
開心一點。每個人活著,就要面對不同的挑戰。但要記住,讓自己快樂點。美國心理協會曾經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50%的心臟病患者在一生中會有一次抑郁發作,而這一比例在蕓蕓大眾中僅20%。抑郁癥可不僅僅是情緒上的波動,而是一種社會、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交織的大腦疾病。這些都讓抑郁與心血管病如影隨形。
多點愛好。愛好不僅會幫助人從郁悶、抑郁中轉移出來,還會讓人更為積極地面對生活。《英國運動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像手工制作或園藝這樣的日常活動有可能使60歲以上的人的壽命延長30%。
遠離寂寞。還有研究表明,美國一項研究對2000多名男士跟蹤了30年,發現性格內向的男性死于心臟病的風險竟然要高出50%。性格開朗、喜歡交往的人比內向的人往往更容易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
平和淡定。淡定平和的生活態度,或有助于減小壓力和挫折,讓心臟更健康。
有生活目標。英國學者對40~90歲的人做了一個7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也多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