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喬靖芳)“從2002年-2013年,6歲以下兒童的肥胖率由2.7%變成3.1%。而肥胖率變化更明顯的是7-17歲兒童,2002年為2.1%,2010-2012年增長到6.2%。”在“2020兒童肥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說。
肥胖既是一種病,也是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綜合征等的主要危險因素。而且,中國醫(yī)科大學校長聞德亮表示,“已有很多研究表明,肥胖是新冠肺炎的獨立危險因素”。
2020年9月19-20日,由西安交通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等共同主辦的“2020兒童肥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研討會”以“線下+線上”的方式舉行,60余位特邀專家學者作報告和參加座談討論。
現(xiàn)狀: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趨勢
國家衛(wèi)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檢測評估司食品營養(yǎng)處處長徐嬌介紹,近些年中國兒童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趨勢,且超重率高于肥胖率;男性兒童高于女性兒童;城市兒童高于農村兒童;社會經(jīng)濟地位高的兒童高于社會經(jīng)濟地位低的兒童。
究其原因,徐處長認為,兒童肥胖跟遺傳因素(父母雙方、僅父親、僅母親超重或肥胖的兒童發(fā)生超重和肥胖的危險分別是父母雙方均為正常體重兒童的4倍、3.1倍和2.7倍)、社會環(huán)境(高糖食品生產和供應的增加,電視廣告的影響等)、飲食行為(早餐食用頻率低、質量差,含糖飲料飲用率和飲用量上升,在外就餐頻率高等)、生活方式(視屏時間增加,身體活動減少等)等這些因素都有關系。
改善:有個“52110”法則
針對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yǎng)與健康問題,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所長馬軍介紹了一個“52110”的行為目標管理模式:“5”指每天吃5個成人拳頭大小的蔬菜和水果;“2”指每天看電視、使用電腦、玩電子游戲的時間不超2小時;第一個“1”指每天應該進行1個小時以上中等或高等強度運動;第二個“1”指每天吃1份肉。相當于一個成年人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及厚度的肉。如果平時運動量較大(每天運動一小時或以上),可適量多吃;“0”指不喝含糖飲料。
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衛(wèi)生系主任馬冠生提出了幾條改善兒童肥胖狀況的建議:家庭中,建議增加健康食物的可及性;在養(yǎng)育過程中,家長做好榜樣,用順應性喂養(yǎng)方式,盡量避免食用食物作為獎懲或者安撫兒童情緒的工具,以減少兒童不良飲食行為;在學校,保證學校午餐的營養(yǎng)均衡,學校小賣部和售賣機應限制含糖飲料的消費,小賣部提供的零食種類也要進行優(yōu)化。同時,也需加強營養(yǎng)教育建設;社會方面,規(guī)范限制針對兒童的不健康食品廣告播放。另外,可采取含量飲料征稅控制對含糖飲料的消費。
西安交通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長王友發(fā)介紹了各國兒童肥胖防控措施,日本兒童肥胖率低,他們有“學校午餐計劃”和“步行去上學”等舉措;美國曾專門成立了“兒童肥胖專責小組”,發(fā)布《健康、無饑餓兒童法案》,制定《防止肥胖和其他慢性病的營養(yǎng)和體育活動計劃》等。
中國也很重視兒童肥胖的問題,已經(jīng)采訪了很多措施。比如,2019年發(fā)布《中國肥胖與控制藍皮書》,本次大會上還發(fā)布了《中國兒童肥胖防控倡議書》,之后將成立“中國營養(yǎng)學會肥胖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