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聾啞學生創辦無聲畫室 收費標準低且免費提供畫材
許微笑夫妻騰出一套房子改造成了滄笑畫室
在陜西西安自強西路的一棟居民樓里,有一家名叫滄笑的畫室,與一般畫室不同的是,它是專為聾啞學生開辦的,畫室里的兩位老師許微笑和孫曉蒼是一對夫妻,也都是聽障人士。自2015年底,這間畫室便開始招收有美術培訓需求的聾啞學生,至今已幫助103名學生考入大學。該畫室的收費標準低于其他畫室,還免費為學生提供畫材。
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系到了許微笑的父親許曉英先生,他表示,從畫室出去的學生考上的學校包括西安美術學院、長春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專業一般是特殊教育藝術類專業。
初衷
幫助像她一樣的孩子們
許微笑1歲時,由于一場醫療事故失去了聽覺,許微笑的父親許曉英說,發現女兒的繪畫天賦后,他用心栽培。許微笑從西安市第二聾啞學校畢業后,在西安美術學院繼續就讀,成了一名畫家。許微笑的丈夫孫曉蒼也是一名聽障畫家,畢業于長春大學美術系。
2015年,許微笑遇到了幾位想學美術卻找不到合適畫室的聾啞學生,便將此情況與丈夫孫曉蒼溝通。兩人對孩子們在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著切身的體會,為讓像他們一樣的聾啞學生能夠圓夢大學,幫他們實現人生夢想,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后,當年10月,夫妻倆成立了滄笑畫室。
談到女兒女婿創辦畫室的原因,許曉英告訴北青報記者,一般的畫室,老師都是健聽人,加之沒有手語老師在旁翻譯,他們的授課內容很難被聾啞學生理解。還因學費壓力,一些聾啞學生放棄了考大學的夢想。這種情況正是許微笑和孫曉蒼經歷過的。因此,她想幫助像她一樣的孩子們。
為了節約成本,許微笑夫妻倆和父母商量后,騰出了一套房子改造成畫室。一開始的進展并不順利,來學習的人也不多,在首屆6位學生全部考上了大學后,才有更多的學生慕名而來。隨后,畫室每年招生人數在15至20人左右。到如今,畫室已經將103位學生送入大學。
教學
師生間主要用手語溝通
畫室的學生邢藝(化名)通過文字溝通向北青報記者表示,自己作為聽障人士,學畫畫是最容易掌握和考上大學的方式,她也想體驗大學生活的美好,“不想因聽障留下遺憾”。讀高二時,聽說西安有一對聾人夫婦開了畫室,并且效果很好,就過來報名了。邢藝認為,滄笑畫室為像她一樣的聾啞學生考上大學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許微笑也在微信聊天中向記者提起了一名叫小榮的學生。小榮從西安市第二聾啞學校讀完高中后,考了兩年大學均落榜,在想放棄的時候遇到了滄笑畫室。在她和丈夫的鼓勵下,小榮的畫畫水平突飛猛進,從“畫渣”變“大神”,最終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談到在畫室學習的經歷,邢藝介紹,老師和學生之間主要用手語溝通,有時要說的句子很長,就會把詞語分開描述。為了讓學生理解得更清楚,老師在講課時會在白板上寫下文字。在手語和文字的配合下,教學過程進展得非常順利。邢藝表示,兩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耐心,教的內容也非常詳細,學生掌握得很快。在課余時間,學生也經常和兩位老師用手語“聊天”。
在畫室的一塊展板上有已經圓夢大學的往屆學生留言。2017級的一名學生表示,遇見孫老師和許老師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們的付出對我來說是一種福氣”。一名2016級的學生也表示,兩位老師幫助他圓夢長春大學,“是我人生的良師益友”。
公益
收費標準低于其他畫室
自開辦以來,畫室的收費標準一直低于其他一般畫室。滄笑畫室設有基礎和強化兩個班級類型,分別針對高三以下以及高三的學生,每課時收費在100元左右。學生邢藝表示,滄笑畫室的學費比外面的機構要便宜很多 ,大大解決了很多人經濟上的困難。
許曉英告訴北青報記者:“因為聾啞孩子的家庭在他們小時候一般都花費了很多錢去治病,家庭經濟情況往往不算太好。” 許曉英表示,有很多外地的聾啞學生聽說這家畫室后會過來,一開始創辦的那幾年,會在畫室里擺上鋼絲床供外地學生過夜,有一些學生的家境尤其貧困,他們會為其減免學費。
在被問及有沒有考慮過提升學費,孫曉蒼告訴北青報記者,很多畫室針對高考培訓的學費比較貴,一個課時學費大約在150元至300元,甚至更高,一學期的學費就要三四萬元。自己如果真的要提高學費,可能會有一些學生放棄學畫畫 。目前,畫室的經營情況尚可,會為學生免費提供畫紙、畫板、畫架等畫材。
2020年,在許曉英幫助下,許微笑、孫曉蒼夫婦倆以滄笑畫室為據點,成立了西安市滄笑助殘公益慈善中心,希望通過該公益機構接受社會捐贈。許曉英告訴北青報記者,慈善中心成立以來,收到過愛心人士捐贈的食品和學習用品等物資,一家深圳的公司還為畫室貼補了4000元購置電腦。許曉英希望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未來將畫室建設成社會公益機構,幫助更多殘障學生。
文/本報記者 戴幼卿 實習生 張貝貝
統籌/蔣朔 供圖/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