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州公安部門調查發現,部分視頻其實是經過策劃的賣慘式擺拍,他們銷售的大多數產品也并不是真正的涼山產品。目前,警方已經控制了50多名嫌疑人,包括“網紅主播”、“網紅”孵化機構(MCN)和電商銷售平臺等多個環節的成員。
“網紅”賣慘式表演博關注
四川涼山州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副支隊長袁增平介紹,近兩年他們發現,互聯網平臺上一些以短視頻獲取關注再銷售號稱涼山土特產的賬號,實際發貨地點并不是涼山。警方聯合多部門開展調查發現,這些店鋪的注冊人、供應商、發貨地等都不是涼山的。
警方調查發現,視頻中的人物確實是涼山本地人,但內容屬于賣慘式的表演。“網紅”主播主要負責賣慘表演,然后博取流量關注,這里面有三個關鍵要素:
第一是涼山本地的人。視頻中主要是“網紅”表演,中間穿插當地人參與表演,“網紅”給當地的群眾每人100元至200元錢出個鏡,他們的衣著、化妝會刻意營造一種悲慘的氣氛,比如臉上抹泥巴,頭發故意弄亂。第二是當地的事。他們會刻意擺拍貧困的身世,通過帶貨致富的勵志故事,來博取網民的關注。第三是當地的物品。他們在直播宣傳的時候會刻意強調賣的這些貨品都是當地出產的,然后誘導網民下單。
農產品并非產自涼山
警方調查顯示,這些“網紅帶貨”銷售的核桃等農產品并非真正產自涼山,這些視頻的背后有專門的機構策劃發布,并擴大影響吸引流量,再通過產品銷售將流量“變現”。
警方介紹,這些視頻有人專門負責收集劇本,有人指導拍攝,還有人專門雇傭“網絡水軍”在直播過程中烘托氣氛、刷單、控制評論。
如果有網民質疑“買的是涼山的特色產品,為什么發貨在南京”,他們會組織話術回應,比如蜂蜜,他們組織的話術是“我們涼山窮,沒有正規加工廠,所以把這些蜂蜜收購以后,把原材料送到南京去加工”。
但警方調查后發現,這些南京工廠生產的蜂蜜原材料并不是涼山的,只是在他們灌裝的瓶子上印制了一個假冒的“大涼山特色農產品”標識。此外,這些“網紅主播”帶貨的核桃、雪燕等產品,絕大多數也并不是真正的涼山土特產。
警方統計,截至今年案發的一年多時間里,涉案的組織銷售規模達到兩千多萬元。“當地部分村民可能還對他們抱有一定的希望,覺得涼山的‘網紅’粉絲多、銷售貨品能力強,但實際上,他們并沒有給當地的群眾銷售這些農產品,也沒有給當地的農戶帶來經濟收益。”
目前,涼山警方以涉嫌虛假廣告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等,從四川、江蘇、廣東等地控制50多名嫌疑人,涉及“網絡水軍”公司、“網紅主播”、“網紅”孵化機構(MCN)、電商供應鏈等多個環節,其中十余人已經被批準逮捕。1500余個涉案虛擬賬號被封停,凍結涉案資金500余萬元。 據中國之聲
(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