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视频-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a-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小说-亚洲网站在线播放|www.lzjifeng.com

環球鏈產業

區塊鏈+產業資訊平臺
環球鏈產業
當前位置:首頁 > 文體藝術 > 正文 >

所學專業“不香了”? 網友自建“后悔”小組互助

所學專業“不香了”? 網友自建“后悔”小組互助
2023-07-14 10:34:18 來源:北京青年報  
日前,考研培訓老師張雪峰的專業選擇建議引發全網熱議。事實上,關于一些非熱門專業的討論在網絡上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和規模。在青年人聚集的豆瓣網絡社區,網友們建立起40多個“大學后悔學××專業”小組,涵蓋法學、醫學、新聞傳播學、會計學等常見的大學專業。
 

 

  專家認為,確實沒有“完美”的專業,大學生紛紛吐槽自己的專業,原因之一是理想與現實存在落差。學生在選大學專業之前,首先要明確讀大學的目的是什么,除了要考慮個人興趣外,也要考慮國家和社會的需求。

  網友建“后悔”小組討論專業“痛點”分享經驗

  豆瓣上有超過40個被命名為“大學后悔學××專業”的小組,排名前三的小組人數均超過了4萬人,排名四、五的小組人數則在3萬至4萬人之間。網友聚集于此,討論本專業在求學、求職上的痛點,并彼此分享經驗、給出建議。

  豆瓣各大“大學后悔學××專業”小組為各專業學子提供了一個情緒宣泄地,而每個小組又像是一個樹洞,讓本專業的學子、從業人員有個地方能傾吐在學業、職業中遇到的困難和不順,同時還能與其他網友產生共鳴,彼此安慰、鼓勵。

  抱著互助心態請教前輩建議“轉行需更謹慎”

  在豆瓣的各大“大學后悔學××專業”小組里,除了吐槽,還有很多網友是抱著互助的心態加入的,向具有經驗的專業前輩請教問題或為瓶頸期的后輩提供專業指導。

  “大學后悔學法學專業”小組內一共有4個分區,其中三個都與經驗互助交流相關:“轉行探討”“經歷分享”“努力自救”。

  其中,女孩朱朱分享的關于自己轉行的探討帖獲得近1500次收藏。朱朱本科學的是法律專業(“五院四系”中的一所),后在國外取得項目管理、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她曾在律所、法院、公司有過實習和工作經驗,目前是一名后端軟件開發工程師。朱朱從自身經歷出發,分析了從法學轉到計算機專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網友指出了轉行的“明路”。

  朱朱表示,她求職的那個時候只要學歷、技術水平基本達標,都有機會進入中廠、外企。但如今,應屆生和零經驗轉行的人已經很難在求職市場上獲得崗位。此外,企業招聘看重的并不僅僅是學歷,他們還更加看重工作效率,希望員工從入職之初就能具備較為成熟的工作能力,不用公司再耗費時間、精力去培養。朱朱還提醒網友,目前轉行需要更加慎重。

  另一種情況或許印證了“圍墻效應”:自己沒學的都是“好專業”。“大學后悔學小語種”小組的一位同學就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高考以一分之差與夢想中的新聞專業失之交臂,在陷入俄語專業課難度大、就業前景難的困境后,她開始糾結是否要轉到新聞專業。

  而一位八年制口腔專業的學生則想轉專業去做蛋糕。在該帖子下方,網友都對她的專業表示羨慕,并以甜品蛋糕店極不穩定為由勸她“冷靜”。

  短暫抱怨或調侃后基于信息、經驗做出理智決定

  每年6-8月,“大學后悔學新傳”小組還會限時開啟“高考季”專區,為學子在院校選擇上提供求助窗口。近日,一位湖南高考生“rebebeccicca”在專區發帖,請網友幫她進行院校選擇。她表示,自己喜歡接觸新鮮事物,覺得新聞傳播專業比較符合自己的興趣。在志愿填報上,她目前在中國傳媒大學數據新聞專業和香港中文大學傳媒類專業二者之間糾結。

  該條帖子的評論區有超過70條回復。有網友認為,她高中是物理專業考生,高考總分也不錯,最好選擇工科專業;有網友建議,如果未來想繼續深造,海外學習經歷更有優勢,可以選擇香港中文大學,如果想進入央級媒體工作,中國傳媒大學是更合適的選擇;也有網友指出,她的興趣愛好并非一定需要通過新聞傳播專業來實現,在專業選擇上可以重新進行考慮;還有網友根據“rebebeccicca”的學業背景給出了更為具體的建議——進入計算傳播專業學習,做輿情分析工作。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偏好的城市來進行院校選擇。

  總體而言,大家在對本專業進行了短暫抱怨或調侃后,仍然會回到各自正常的軌道上。從各小組的分區情況及小組內精華帖的設置可以窺見,理性解決實際問題比情緒抒發更受網友們歡迎。無論是繼續深造本專業,還是轉行投入其他更有前景、自身更偏好的專業,都需要基于信息、經驗做出更為理智、成熟的決定。

  高校專業設置不斷調整 開設國家戰略發展急需專業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的專業設置一直在不斷變化和調整。新中國成立初期,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當時高校專業的設置基本基于社會需求。隨著國家經濟發展,人才培養短板逐漸暴露出來,所以需要進行專業調整。專業設置、調整的主要依據是國家目前急需的人才種類。

  華東師范大學陽榮威博士在《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調控研究》一文中指出,在中國高校專業的發展軌跡中,政府、高校、市場三種力量是在相互博弈、協調中發揮作用的。

  1949年前,中國高校不設專業,當時的系、科在專門領域上的劃分與后來的專業有類似性質;1952年,教育部參照蘇聯模式,對全國高校進行了大規模的院系調整,設置了國家建設迫切需要的系、科、專業或新學院。基于歷史原因,當時基本采用了蘇聯高等教育專業目錄;1953年,中國高校開始設置專業,共有215種,包括工科、農科、林科、醫科、師范、文科、理科、財經、政法、體育、藝術11個門類。

  其后數年,專業數量不斷增加,到1965年已增至601種。1992年,市場力量介入高校專業設置與調控。從那一年起,高校專業做出大力調整,拓寬專業口徑,實行按門類劃分,共列專業504種,分屬10個門類。

  近年來,我國高校專業調整的力度越來越大。今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確指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4月公布的《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更加明確地顯示了教育部專業調整的力度與結果——333所高校撤銷925個本科專業,新增備案專業1641個、審批專業176個。教育部積極引導高校開設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相關專業,此次新增了地球系統科學、生物統計學、未來機器人、安全生產監管、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醫工學、鄉村治理等21種新專業。截至目前,本科專業目錄共包含93個專業類、792種專業。  供圖/視覺中國

  對話

  讀大學、選專業先問自己“目的是什么”

  關于大學生專業選擇、適應等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對話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郭元婕。她認為,選擇大學專業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標準,學生們應該根據個人情況,結合城市、大學層級等進行考量,同時關注國家需求、就業形勢等多重因素后再做出選擇。

  存在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北青報:您如何看待網上學生對本專業的吐槽?

  郭元婕:學生吐槽自己的專業并非國內特有,也不是某個專業、某屆學生才有的教育現象,而是一個相對普遍的現象。高校的傳統專業有一定穩定性,新設專業有一定靈活性。一般學生在選專業時,很難進行長期預測,所以會面臨就業風險。

  另一方面,學生層面可能存在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我國高校、專業如此之多,個人想厘清所有專業后再做出一個全專業、全高校的最優選擇,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現實是,在選專業之初,許多人對專業的了解程度和未來就業方向都只有模糊的認知。學生所學專業與未來的職業期許是否匹配則影響了大家對自己專業的評價。

  人才培養須兼顧效率與穩定性

  北青報:高校進行專業設置、調整,主要考慮哪些因素?

  郭元婕:國家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是因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與每一個即將進入大學學習的年輕學子未來就業密切相關。國家人才需求與培養的匹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我國的專業設置多年來一直處在不斷調整、優化的過程中。進入科技競爭白熱化階段后,人才培養周期越短越好。但本科人才培養至少有四年培養周期。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培養必須要兼顧效率與穩定性。

  專業選擇不能盲從

  北青報:學生該如何選擇自己的專業?

  郭元婕:在進行專業選擇時,大家首先要問自己——讀大學的目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既不能推給家長,也不能盲從別人。其次,在專業選擇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對人生的希望、個人需求、家庭的抗風險能力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最后,在考慮個人興趣的同時,也要考慮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只有把個人愛好和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匹配起來,才會是一個多方受益的選擇。否則就難免面臨四年本科教育結束無法穩定就業的困境。

  總體來講,選擇專業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標準。相對而言,一線城市、高水平大學聚集了更多優質資源,信息也更加豐富、流動。此前,網上流行的大學專業選擇要素排序“城市發展水平、大學層級、專業實力”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適用于每個人。

  北青報:一個人的長期發展與專業有多大關系?

  郭元婕:一個人所學的專業決定了這個人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學校提供了相對更多的條件去積累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進入社會后更多依靠從業環境和個人努力去獲得一些資源。如果在學校獲得更多的鍛煉,進入社會后就會減少磨合,發展更快。

  (張懼想、不要學會計、江湖馬扁子、rebebeccicca、朱朱均為化名)

  本版文/本報記者 陳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