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5月7日,安徽淮北市一名家長稱,當地某小學給家長發放了一份調查問卷:為消除學生攀比心理,人大代表建議學校為學生配備校園健康運動鞋,每雙運動鞋價格在600元左右,費用由學生家長承擔。不少網友看到這份問卷十分驚訝,“600元一雙鞋太貴了”“直接讓其他學校攀比不起了”。
穿著統一的鞋就能消除學生的攀比心理,表面上看有道理;但600元的價格能不能消除攀比心理,值得追問。每個家庭收入情況不同,一般家庭都不會給孩子買這么貴的鞋。如果孩子真的每天穿這種鞋上學,反而很可能產生攀比心理,又怎么能消除呢?設置更高的門檻去防攀比,豈不是一種更直接的攀比?
防攀比的理由站不住腳,防攀比的方式更是欠考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運動習慣,穿鞋偏好更是各不相同。強制要求每個孩子穿一個款式、一個牌子的鞋,萬一孩子不適應,運動時受傷,又何談確保學生健康。再說,運動鞋的質量標準不同,分類也有很多,孩子參與運動不同,也不適合統一樣式。而且小學階段,一雙鞋穿不了多長時間就小了,難道要不斷地買這種高價鞋?此外,學校能保證運動鞋審核、購買、售后等環節不出問題?
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如此不接地氣的價格和明顯簡單化的思考方式竟然出自學校,實在令人費解。更搞笑的是,問卷中還有錯別字,竟然把“攀比心理”寫成“攀比下來”。據工作人員稱,學校只是在收集數據,并沒有強制家長購買。雖然是個調研,但從家長和網友的反應可以看出,此議不得人心。據報道,5月8日,當地回應該調查工作已停止,問卷已收回。其實,真正要收回的,是問卷背后學校的“攀比”之心。
中小學生穿戴攀比現象值得關注,也確實需要引導,但統一購買600元的“防攀比鞋”,確實走的不是正路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