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區位于新疆南部,此前,當地兒童泌尿系統結石的發病率較高。兒童結石若治療不及時,有可能引起腎臟積水、腎功能衰竭甚至夭折。此問題一時成為不少家庭的“心結”。
2018年10月,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廣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以及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共同發起粵疆同心救治“結石寶寶”公益行援疆項目。該項目是喀什地區首個專項救治低齡尿路結石患兒的慈善項目。
“幾年間,項目團隊實施社區流行病學調查27次,為近4000名0至6歲的喀什地區農村兒童免費實施B超等相關檢查和個體化流行病學調查。”據馬吾蘇木介紹,項目共為153名當地腎結石患兒實施腔內微創手術,無一例發生術后并發癥。
“從住院到出院,這個項目給一個‘結石寶寶’家庭節省大約3萬元的費用。”馬吾蘇木說,患者醫療費用除醫保報銷外,其余主要來自項目的資金補充。
項目實施過程中,醫療團隊不僅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更注重培養當地的醫療人才。通過舉辦學術講座、手術示范、臨床帶教等多種形式,將經驗和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疆醫護人員。一批又一批新疆醫生在廣東專家的指導下迅速成長,逐漸掌握泌尿系統結石的診療技術。
“我之前沒有接觸過腹腔鏡、機器人手術。在專家的傳授之下,我逐漸了解并掌握了這些技術,能獨立做程序稍復雜、風險較大的二級手術。”在泌尿外科一病區,年輕的主治醫師米爾阿地力江·麥麥提熱夏提說。
在廣東等地專家的影響下,米爾阿地力江經常閱讀醫學文獻,計劃在未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把醫學技術練好后回到家鄉,更好救治患者。”
據馬吾蘇木介紹,粵疆同心救治“結石寶寶”公益行援疆項目還積極開展健康科普宣傳活動。專家們深入學校、社區,向家長和孩子們普及泌尿系統結石的預防知識,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識。讓大家了解如何通過合理的飲食、飲水和生活習慣來預防結石的發生。
今年起,“結石寶寶”的手術對象年齡范圍擴大到0至14歲。粵疆同心救治“結石寶寶”公益行援疆項目第二期已于近期啟動,將繼續維護喀什地區兒童健康權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