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视频-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a-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小说-亚洲网站在线播放|www.lzjifeng.com

環球鏈產業

區塊鏈+產業資訊平臺
環球鏈產業
當前位置:首頁 > 公益法律 > 正文 >

民族守望相助|(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扎根新疆六十載 “馬背醫生”與牧民的“雙向治愈”

民族守望相助|(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扎根新疆六十載 “馬背醫生”與牧民的“雙向治愈”
2024-09-23 19:36: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昌吉9月23日電(記者 程小路 趙雅敏)“我在北塔山牧場工作、生活了36年。這片土地上,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情誼,讓我永遠難忘。”76歲的“馬背醫生”李夢桃近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講述自己為何扎根新疆六十載,又是如何與當地哈薩克族牧民“雙向治愈”。
被稱為“馬背醫生”的李夢桃。 受訪者供圖

  60年前,16歲的李夢桃響應國家號召,與大批上海知青一起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他一開始在農場開荒種地,后來當衛生員。1972年,他帶著組織上分配的一個藥箱、一匹馬、一條馬鞭、一件大衣,來到“風吹石頭跑,張嘴沙打牙”的北塔山牧場,成了一名“馬背醫生”。

  北塔山牧場地處中蒙邊境,海拔3000多米。這里生活的牧民90%以上是哈薩克族。李夢桃的工作就是背上藥箱、騎著馬,去牧民的氈房送醫送藥。牧民四季轉場,李夢桃和衛生隊也要跟著從夏牧場遷至冬牧場。晚上睡在透風的氈房里,聽著外面傳來狼嚎,李夢桃一度感到孤獨和迷茫。但很快,在親眼見到當地牧民缺醫少藥的情況后,他堅定了扎根牧場的決心。而初到北塔山牧場的一次出診經歷,促使他精進醫術,更好地為牧民服務。

  那是李夢桃第一次接生新生兒。由于去產婦所在的氈房路途較遠,耽擱了時間,加上隨身藥箱里只有聽診器等簡單設備和少量藥品,而且氈房里的條件不便于救治,最后寶寶生下來了,產婦卻因大出血去世。家屬們哭了,李夢桃也跟著哭,家屬們反過來安慰他,“他們對我說,在牧區,生孩子就像過鬼門關,還好你救活了我的孩子”。

  此后,李夢桃一有時間就“啃”醫書,從兒科醫生轉為全科醫生。在北塔山牧場工作的36年里,他救治了2萬多名患者,接生了800多個新生兒,贏得了牧場群眾的信任和愛戴。年長的牧民叫他“佳克斯烏勒”(哈薩克語,意為“好兒子”),將他視為自己的孩子。

1987年,李夢桃任第六師北塔山牧場醫院院長時與當地民眾交流。 受訪者供圖

  深厚的情誼不僅僅體現在稱謂上,李夢桃與當地牧民是真正的“生死之交”——他治病救人,也被牧民救過命。某年冬季的一天,李夢桃出診,走到半路突然狂風四起,氣溫驟降,大雪蓋住地面,他在山溝里迷失了方向,馬兒筋疲力盡,人也快凍僵了。絕望中,幾個人影出現在眼前,原來是牧民出于擔心來找他。李夢桃記得,當時一個老牧民都哭了,“他說一個上海娃娃為了我們,差點在這里凍死”。

  還有一次,李夢桃在巡診時胃病犯了,他疼得伏在馬背上,任由識途老馬將他馱到一戶氈房前。這家主人趕緊將他抱進氈房內,牧民老媽媽用家里僅有的白面搟了一碗面條給他吃,晚上又將家里唯一的一床棉被蓋在他身上,全家人則用毛氈御寒。

  “有人問我為什么能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奮斗幾十年。我回答說,這里的牧民救過我的命。”回憶起往事,李夢桃眼中噙滿了淚水,“這么好的牧民,我不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良心何在?”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生活60年,李夢桃見證著基層醫療衛生條件的大幅改善。20世紀90年代,北塔山牧場建了一所有30張床位的醫院,但由于沒通電,做手術還得打手電筒,直到后來配了一臺發電機,才讓X光機等設備運轉起來。再后來,對口援疆的山西在北塔山建了一所現代化醫院,各種醫療設備一應俱全,還可以和北京、上海的專家進行遠程會診。

  2006年,李夢桃調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奇臺醫院任黨委書記,2010年退休。李夢桃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他曾向小女兒建議:“像爸爸一樣學醫吧,學成回來后,為牧區群眾服務。”小女兒“女承父志”,成了第六師奇臺醫院的一名護士。更讓李夢桃欣慰的是,他工作過的第六師奇臺醫院北塔山分院(北塔山牧場醫院)也不斷補充著“新鮮血液”,有越來越多哈薩克族醫護人員加入,“而且其中不少當上了科室主任”,這位老院長驕傲地說道。(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