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山丹馬場,水源充足,牧草豐盛。自西漢起,祁連山下的山丹馬場就開始為皇家養馬,養馬傳統千年不斷。對馬場人來說,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養好馬,守好祁連山這座“高原水塔”。
南靠祁連山,北依焉支山,兩山之間百萬畝肥美的草原,便是山丹馬場。中農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農業生產管理部經理胡玉坤介紹說,這里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馬場,自西漢起便是養馬屯兵的要地。因出產“山丹馬”而聞名于世。
在歷史長河中,祁連山腳下曾是牧馬人揮灑汗水的舞臺。他們喂馬、養馬,細心照看廣袤草場,親手耕種糧食與蔬菜,一直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如今,山丹馬場正在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了特色養殖業、規模種植業、高原食品加工業、生態旅游業并舉的局面。
近年來,山丹馬場穩固有序發展生態旅游,引資新建了驃騎將軍大營、槐溪小鎮、鸞鳥湖等項目,充實和提升了旅游服務能力。胡玉坤說,目前,在山丹馬場一場建成融休閑、度假、體驗多功能一體的綜合型馬文化特色小鎮,帶動產業轉型和職工增收。
據了解,山丹馬場依托遼闊的土地,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生態保護要求,下大力氣調整種植結構,將原來20多萬畝油菜田改種青割燕麥草,從種植單一的糧油作物開始種植燕麥草,該場成為西北地區燕麥草主產基地之一。
山丹馬場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地處黑河水系和石羊河水系分界處核心地段,是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祁連山生態保護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作用。
“山丹馬場處在祁連山生態保護前沿,一代代牧馬人就是祁連山自然生態系統的守護者。”胡玉坤說,2019年山丹馬場高寒草甸植被蓋度為97.6%,區域內草原植被覆蓋度、植被高度、草產量、活立木總蓄積量逐年增加,許多罕見的野生動物也頻頻出現在保護區內。
近年來,山丹馬場致力于提升職工收入,持續改善企業的民生福祉,確保職工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困有所幫。在這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祁連山下,牧馬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幸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