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時接近600攝氏度 紙張瞬間點燃
秋冬季節,氣溫持續下降,“小太陽”、暖風機、電暖氣等形式多樣的室內取暖設備受到歡迎,銷量攀升。
記者搜索發現,此類室內取暖設備通常具有價格低廉、制熱效果好、使用方便等特點。但如果使用不當,這些設備也會帶來危險:不少網友分享,自己曾因使用取暖設備引發火災,提醒大家不要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也不要將其靠近可燃物。而在多個電商平臺上,此類商品的詳情頁通常沒有標注安全注意事項。
為了直觀展示這些“取暖神器”的“威力”,10月29日,新京報記者聯合北京市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購買“小太陽”、暖風機、電暖氣進行試驗。“小太陽”、暖風機升溫很快,在持續高溫的狀態下,“小太陽”表面溫度達到近600攝氏度,能瞬間引燃紙張等可燃物。
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提示,使用家用取暖設備時應遠離可燃物,不應將衣物等放在取暖設備上或靠近取暖設備烘干,否則容易發生火災。
室內取暖設備曾多次引發火災事故
張穎(化名)告訴記者,今年1月,因為家里沒有集中供暖設施,她只好買了個“小太陽”取暖。夜里睡覺時,她把“小太陽”放在床邊,“但我夜里翻來覆去,導致被子靠‘小太陽’太近了,被點著了。”
張穎回憶,凌晨5點左右,她被濃煙嗆醒,發現著火后,立即往被子上潑灑了兩瓶礦泉水。以為火被熄滅后,她把家里的窗戶打開,“放放煙”,并下樓呼吸新鮮空氣。
等她回到家中,發現明火并沒有被撲滅,床墊已經被燒焦。她迅速把棉被拖到衛生間,用淋浴噴頭澆水滅火,又在床墊上潑灑了多瓶礦泉水。后來,她脫下襪子發現,自己的腳都被熏黑了。
張穎使用的“小太陽”,是一種反射式電暖氣,通過內部碳纖維等材料的發熱管發熱,熱量通過蜂窩反射罩定向反射,從而形成定向的熱量傳遞。其形狀以圓形為主,工作時會發光,形似太陽,因此俗稱“小太陽”。
很多網友和張穎有類似的經歷。要么是夜間睡覺時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或者是出門時忘記關閉,都引發了火災。
2023年12月23日,廣東廣州一民宅發生火災,起火原因就是居民出門前忘記關閉電暖氣,長時間高溫烘烤引燃了旁邊的沙發,導致客廳被燒毀。2023年初,湖北十堰一小區居民家起火,起火原因也是住戶未將“小太陽”的電源關閉便離開房間,“小太陽”長時間炙烤周圍家具及雜物,導致溫度過高起火,隨后大火引燃了床上用品。這場火,消防用了20分鐘才撲滅。
室內取暖設備商品詳情頁缺少安全提示
記者在電商平臺上搜索關鍵詞“取暖設備”發現,“小太陽”、暖風機、電暖氣是該門類最受歡迎的商品。秋冬季節,這類商品需求大,不少店鋪中,這類商品銷量成千甚至上萬,價格多在幾十元到三百元之間,通常尺寸越大、價格越高。
在多種取暖設備中,“小太陽”的價格相對較低,單價幾十元,因價格低廉、取暖效果好受到廣泛歡迎。根據商品詳情頁的簡介,“小太陽”通常分為低溫和高溫兩個檔位,具有即開即熱、可轉頭實現廣角送暖等特征,發熱盤外有金屬網罩,目的是防止使用者接觸“小太陽”表面被燙傷。記者還注意到,部分“小太陽”底部有傾倒開關,機器傾斜約30度,就會自動斷電。記者詢問一位客服,“小太陽”是否有過熱斷電保護功能?對方答“沒有”。
暖風機多是通過電熱絲或PTC陶瓷(正溫度系數陶瓷)材料進行制熱,體積較小,攜帶方便。根據商品詳情頁介紹,暖風機除了能快速發熱,還能出風,促進空氣循環。部分暖風機還號稱能“快速烘烤衣物”。
電暖氣主要分為油汀式電暖氣和踢腳線式電暖氣。油汀式電暖氣外觀類似暖氣片,由一片片散熱片組成,內部有導熱油,接通電源后,電熱管周圍的導熱油被加熱,然后沿著熱管和散熱片將熱量散發出去。據介紹,這類電暖氣能夠即開即熱、均勻升溫,供熱面積大,過熱的時候能自動斷電,有的還設置了晾衣架,用于烘烤衣物。
踢腳線式電暖氣則采用熱超導體材料為基本加熱單元。這種設備把地腳線和電暖氣結合在一起,利用熱循環的原理,沿房間四周加熱、散熱,材質主要有石墨烯、合金、鋁等。這種商品體積較大、價格較高,重量在5千克左右,據稱可滿足大戶型取暖要求,發熱快、溫度均勻,有過熱保護,且可以放在懸掛的衣服下烘烤衣物。
記者注意到,這些室內取暖設備功率較大,高溫狀態下大多能達到600W及以上,甚至有的高達2000W。但大部分設備的商品詳情頁,都沒有提到使用這類商品時的安全注意事項。
“小太陽”長時間工作易引燃可燃物
記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了“小太陽”、暖風機和油汀式電暖氣,聯合北京市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進行試驗。
記者先將“小太陽”打開,調至低溫檔位,不需要等待,“小太陽”頓時發光,迅速加熱,消防救援人員用熱敏成像儀測量發現,“小太陽”發熱盤表面溫度達到了150攝氏度。記者再將“小太陽”調至高溫檔位,經測量,發熱盤表面靠近中心的位置已經達到了270攝氏度,且溫度還在不斷攀升。記者用手靠近“小太陽”,已經明顯感覺到發燙。
記者將暖風機打開至第一檔,能夠立刻感受到散發出來的暖風,經測量,暖風機表面為37攝氏度。調至第二檔,為75攝氏度,第三檔為144攝氏度,升溫很快,且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溫度一直在攀升。
記者再將油汀式電暖氣打開至加熱最快的檔位,溫度調至最高。相較于“小太陽”、暖風機,油汀式電暖氣升溫較慢,大概2分鐘后,記者觸摸散熱片,能夠感受到散熱片變熱。大概5分鐘后,消防救援人員用熱敏成像儀測量發現,電暖氣表面為96攝氏度。
記者將三塊被水打濕的毛巾分別搭在持續工作狀態下的“小太陽”、暖風機和電暖氣上。覆蓋在“小太陽”上的濕毛巾,頓時散出水霧。20分鐘后,三塊毛巾基本都已經變干。
起初,消防救援人員將“小太陽”、暖風機和電暖氣都插在同一處電源插座上,約10分鐘后,因功率過大,電路短路,插著插座的電源轉換頭也出現熔化痕跡。消防救援人員只好將三個設備分開。記者注意到,根據取暖設備表面的標識,“小太陽”額定功率為900W,暖風機額定功率為2000W,電暖氣額定功率為2000W。
大約1小時后,消防救援人員透過金屬網罩縫隙,將一張紙條伸進持續工作的“小太陽”,接近發熱盤表面中心位置,紙條瞬間燃燒。
大約2小時后,搭在“小太陽”上的濕毛巾已經起火,火苗微弱,但火勢有持續擴大的趨向。消防救援人員滅火后再次測量發現,“小太陽”發熱盤表面的溫度達到了592攝氏度。此時,暖風機和電暖氣表面的溫度分別為182攝氏度和138攝氏度,搭在其上方的毛巾已經完全干燥。
記者注意到,“小太陽”和電暖氣表面均有標識提示“禁止覆蓋”,“小太陽”還注明“高溫禁止觸摸”。
■ 提醒
切勿過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 睡覺或離家時應當將其關閉
大興區消防救援支隊提示,在使用電暖氣、“小太陽”、暖風機等常見的家用取暖設備時,均應注意用電安全。這類大功率電器,應錯開使用,避免線路荷載過大引發火災。使用這些設備時應遠離可燃物,避免將衣物等放在取暖設備上或靠近取暖設備烘干。不要擅自觸碰工作狀態下的取暖設備,避免燙傷。切勿過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睡覺或離家時應當將其關閉,避免因長時間加熱導致火災。
消防救援人員還提示,針對另一種常見的取暖設備——電熱毯,居民在使用前應當詳細閱讀說明書,按照說明書操作,并按照說明書上的使用年限進行更換,避免線路老化引起火災。電熱毯使用時禁止折疊,不要水洗,避免破壞電路導致漏電事故。不建議過長時間使用電熱毯,易引發火災。不要讓皮膚直接接觸電熱毯,否則易導致低溫燙傷。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左琳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