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京津冀及國際教育交流互鑒,探討課堂創(chuàng)新之路,打造面向未來、面向國際的雄安教育,10月31日至11月8日,雄安新區(qū)舉行“聚焦新課標落地,賦能新課堂提質”中芬“好課堂”國際交流研討活動。其間,中芬教育學者走進雄安容東片區(qū)多所學校授課,交流先進教學理念。
當日,芬蘭國際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院師資培訓專家鮑拉·科瓦寧巧妙創(chuàng)設“芬蘭之旅”科學課,讓此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實踐合作中體驗了一堂趣味十足的示范課。
鮑拉·科瓦寧稱,對教師來說,要做有情緒意識的、積極的老師,向學生傳授和幸福快樂相關的方法,并學會如何為學生提供積極反饋。
雄安容和容德小學教研主任曹萬莉說,通過此次研討交流,深切體會到了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國并不缺少理論,需要的是耐心實踐”。
據介紹,雄安新區(qū)自設立以來積極整合國內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已與京津冀74所學校建立幫扶合作關系。2019年,雄安新區(qū)與芬蘭芬中教育協會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議,讓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在此間落地生根。目前,雄安已成功入選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qū),具有雄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初步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