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興鴻
“這款是普洱古樹茶,重200克,回甘好,香氣足,有需要的朋友請下單。”進入直播帶貨模式,李紅富詳細介紹自己的產品。李紅富與妻子柏月潔都有下肢殘疾,但夫妻倆自強不息,創業以來積極助殘扶弱,現在每年幫助100余戶鄰居銷售農特產品實現增收。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中新網記者走進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區,了解李紅富夫婦的故事。
1985年1月,李紅富出生于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梅子鎮永勝村芭蕉林小組。該小組地處無量山脈,是普洱茶產區之一。
1995年,李紅富遭遇意外雙腿被火燒傷。“當時家里困難,意識也較差,受傷后我在家里用草藥治療。”李紅富稱,后因右腿感染嚴重,一年后他生命垂危,就在家人為其準備后事時,梅子鎮一位政府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在寧洱縣開展募捐活動,將他送往醫院搶救,雖然右腿高位截肢,但保住了命。
2006年,高中畢業后的李紅富到普洱市政府所在地思茅區一家木雕廠當帶薪學徒。經他刻苦努力,手藝日漸精湛,并當上該廠的業務主管。
2011年,普洱市殘疾人聯合會推介李紅富到云南昆明培訓。其間,李紅富經同學介紹,認識了柏月潔,此后兩人開始戀愛。
時間來到2015年,李紅富所在的木雕廠銷量下滑入不敷出,他決定回老家打理好自家的茶園,進行初加工后銷售。
一年后,李紅富的茶葉賣了一個大單,但僅過3天,對方發現茶葉炒糊了,要求退款退貨。遭此打擊后,李紅富拜制茶能手為師,制茶技藝不斷提升,茶葉生意也越做越大。
出生于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的柏月潔,小時候因病致右腿殘疾。2017年,在昆明工作的她來到思茅,歷經6年線上戀愛的兩人“奔現”。次年,兩人結婚,共同為事業打拼。
“我也學會了制茶,忙的時候炒茶到凌晨三四點,長時間單腿站立,腳后跟像針扎一般疼。”柏月潔說,創業有坎坷,但也很幸福。
后來,夫妻倆將自家的茶園面積擴大至100多畝。2019年,普洱市殘聯給予1萬元資金支持他倆自主創業。2020年,李紅富創辦茶葉初制所,請當地殘疾人、建檔立卡戶等100余人做采茶工,固定收購6戶殘疾人家的茶葉,幫他們實現增收。
李紅富的茶葉初制所先后被評為普洱市殘疾人自主創業戶、殘疾人創業示范戶、殘疾人電商創業戶和殘疾人創業就業示范基地,累計獲得項目幫扶資金23萬元,并組織他參加多次技能培訓。
“以前我認為互聯網沒意思,參加了2022年的網絡直播培訓后,受益匪淺。”李紅富介紹,他目前開了多個賬號,粉絲逾萬人,直播銷售100余戶村民的普洱茶、蜂蜜、竹筍、花生等土特產品,效果特別好。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殘聯等部門的支持及熱心人的幫助。”李紅富介紹,他截肢住院至畢業之前,一位軍人叔叔定期給他生活費;生活中,許多的哥的姐免費載他。如今自己有一定能力,要感恩和回饋社會。
“現在,我的土特產品八成以上走線上,銷往全國各地。”李紅富夫婦表示,將以普洱茶為主,每年增加兩三種土特產,不斷幫助更多農戶實現增收,助力好鄉村振興及“云品出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