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上午,以“廣納英才,智匯大同”為主題的“大同人才周”系列活動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名研究生、博士以及國內知名高校的準畢業生匯聚大同。其間,學生們將走訪大同當地科技、農業、文博等企業或機構,借此活動搭建人才發展平臺,讓城市和人才共享發展機遇。
盧東亮在開幕式上進行主旨宣介,他引用《禮記·禮運》講述“大同”由來,“‘大同’是儒家思想中理想社會的代名詞,展現的是天下為公、美美與共,體現的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盧東亮介紹,大同是一片產業沃土,致力深耕科技(先進制造業)、能源、農業、文旅消費“四大賽道”。
科技方面,“晉創谷·大同”科創平臺投入運營,高速飛車、換電重卡、高性能碳纖維材料等一批先進裝備制造落戶大同。能源方面,大同煤炭產能1.6億噸,年發電量600億度,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2%,裝機規模全省第一,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飛輪儲能、重力儲能、壓縮空氣儲能五種儲能模式齊備。農業方面,大同布局“6+2”農業產業,設施農業達到13萬畝,帶動就業6.5萬人。文旅方面,大同圍繞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實現文旅產業爆發式增長,大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斷提升。
就讀于天津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汪治學是土生土長的大同人,他將在明年博士畢業,能夠回到大同反哺家鄉是他一直想做的事。“希望通過參加這次人才周活動,去了解一些有關大數據、算力產業方面的企業,尋求一個適合的崗位。”汪治學說。
在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攻讀博物館專業的來欣源是參加此次人才周活動的學生,她對大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遺存尤為感興趣。“通過盧書記的介紹,加深了對大同的了解,也刷新了此前的認知。希望有機會可以進入到云岡研究院工作,把自己的所學運用到云岡石窟的保護與發展上。”來欣源說。
為給青年人才提供更好保障,大同還成立大同市青年人才驛站,為有意來同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一站式”臨時免費住宿。同時推出青年人才聯誼交友活動、團購房活動等,為青年人才的個人生活和安居樂業提供保障。
近年來,大同市出臺《大同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化人才激勵六條措施(試行)》《大同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創優人才生態十六條措施(試行)》等文件,其中,對于新引進的博士、雙一流碩士、本科畢業生給予各類獎勵補貼,在人才公寓、崗位待遇、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健、交通出行、旅游參觀、住房貸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
“從大同的發展來看,我們需要人才、渴求人才,更有條件成就人才。去年大同出臺‘雙16條’人才新政,去年一年就引進包括99名博士在內的高學歷人才1200人,兌現4000余萬元獎勵。我們還大力營造安心、放心、舒心的環境,把建好平臺、傾力培養、用心呵護、放手使用貫穿人才成長全過程,切實提升大同市人才的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盧東亮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