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有些零星分布于小山谷,有些集中生長,其中兩處山谷在不到100米長度范圍內大約各有大小桫欏50余株,其中最大一株的高度約5米,冠幅達6米,地徑39.81厘米,胸徑28.66厘米。在這株大桫欏的周圍生長著幾十株中小桫欏,中等的1米至4米高,小的有十幾厘米高,只有幾片葉子。這些山谷的桫欏植株都正常生長,植株數量也呈增長趨勢。
桫欏是地球上最早的陸生植物之一,也是迄今發現的唯一木本蕨類植物。在距今約1.8億年前的中生代侏羅紀時期,桫欏曾十分繁盛,與恐龍同生同榮,為生物界在遠古時代地球上的重要標志。經過第四紀冰川的侵襲,桫欏僅在一些低緯度的適宜生態環境中生長并繁衍至今,因此有植物“活化石”之稱。在恐龍滅絕之后,桫欏卻幸存了下來,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中國已經把桫欏科全部種類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昭平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由于桫欏對生長環境要求嚴格且數量稀少,故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這次徒步探索愛好者在那么大范圍內發現桫欏生存,一些地域的桫欏呈現數量不斷增長、植株不斷生長的態勢,且又在旅游景區周邊,這對于研究當地氣候變化和生態旅游開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