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錫林郭勒4月12日電 題:在渾善達克沙地 一位牧民當了13年“野生動物樂園園長”
作者奧藍
“這兩只白枕鶴每年春天都來,邊上那兩只是它們的孩子,今年也來坐窩了”“白色的狍子很稀有,這幾天媒體上發的小視頻都是我拍的”“鴟鸮善于偽裝自己,遠遠看上去就像一截木頭,很難發現”““昨天看到狐貍和兔猻打架,手慢,沒拍上”……
春日的渾善達克沙地腹地,綠意尚淺,但也生機盎然。駕駛著去年剛買的二手越野車,巴圖佈和又扎進沙窩子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巴圖佈和是一名牧民,也是護林員,更是自封的“野生動物樂園園長”,守護著渾善達克35.7萬畝原生態荒漠草原。
正藍旗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腹地,全旗83.7%的土地是沙地,這也是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被渾善達克沙地覆蓋面積最大的旗縣。正藍旗將全旗土地劃分為139塊網格保護區,像巴圖佈和這樣的牧民管護員和護林員共146名。他們負責查看草場、記錄野生動物狀況、撿拾垃圾,監督執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的落實情況等。
巴圖佈和負責的沙地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是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重點保護區域,也是水源涵養保護區。自2016年封禁以來,這里一直不允許人類和牲畜打擾。如今,這里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野生動物樂園,狐貍、野兔、金雕等野生動物安家于此,每年還有成千上萬的候鳥遷徙至此。
今年57歲的巴圖佈和,守護這里已有13年。作為“園長”,他幾乎每天都要去保護區轉一圈。他的家在數十公里外,為了方便巡護,他特意在保護區附近找了處小平房作為落腳點。由于每次進沙地都得一整天,巴圖佈和也養成了一天只吃早晚兩餐飯的習慣。
保護區里了無人煙,自然也沒有路。車進不去的地方,巴圖佈和還要徒步行進。35.7萬畝的保護區,巡護一圈就是300公里,越野車幾乎一個月就要保養一次。為了省錢,天氣好的時候,巴圖佈和就騎摩托車巡護。因為路況太差,這些年巴圖佈和跑廢了5輛越野摩托車。
巡護路上,望遠鏡是巴圖佈和的必需品,“野生動物,(我)不打擾;違法亂紀,我不放過。”
“巡護其實是件特別快樂的事。心情不好的時候來這里轉一圈,啥煩惱都忘了。”巴圖佈和話不多,說起野生動物和沙地里的植被時,只有三言兩語,但他的眼里透著光。
他的手機里,有數千張圖片和小視頻,全是沙地里的野生動物。“我也想買個相機好好記錄,但相機太貴了,日常巡護太費錢了,我最多的一天光加油就花了500多,買相機還是有點舍不得。”
狍子是這里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超2萬只。巴圖佈和告訴記者,每次巡護時他的車速都不能快,因為狍子會突然從邊上的樹叢里竄出來。
5月是狍子的生產季,這些天林子里時不時還能看見懷孕的母狍子,它們的行動明顯遲緩了些。巴圖佈和告訴記者,“我從小生活在這里,一點一點看著這片沙地從白花花的流動沙丘變成如今的生機勃勃。我想給子孫后代留下這樣的好生態和好環境,這是掙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植綠,更要護綠。在我們這邊,就需要這樣喜愛動物、珍惜環境又‘六親不認’的管護工作者。”正藍旗林草局副局長蘇倫高娃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巴圖佈和們的存在,有效地守護住了這方生態樂園。
據統計,2000年以來,經過堅持不懈地治理和保護,正藍旗地區的渾善達克沙地重度受損地區得到有效治理,流動、半固定沙地基本固定,草原平均植被蓋度穩定在55%左右,森林覆蓋率由8.7%提高到20.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