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曉瑩
近日,在湖北鐘祥楊集村一座農家小院里,鞠蘭英把大米放入鐵鍋,用小火慢慢加熱,不停地翻炒,直到白米全部變成杏黃色,香味撲鼻。
米茶是當地特色食品,也是鞠蘭英的日常主食之一,她笑稱長壽是“喝米茶喝出來的。”
這位103歲的老人面色紅潤,一頭銀發梳理得整整齊齊,臉上總掛著笑容。
鞠蘭英82歲的女兒張桂英說,母親勤勞儉樸,心靈手巧,還閑不住,一日三餐,自己動手,淘米做飯,井井有條,還能穿針引線、縫衣做鞋。
臨近中午,離鞠蘭英家不遠處的楊集社區,100歲的鄒秀珍在家人攙扶下,到幸福里食堂用餐。兒媳婁子英端上小碗粉蒸肉和雞蛋羹,都是老人最愛吃的菜。
婁子英介紹,食堂對85歲以上老人免費,鄒秀珍每天按時到食堂用餐,晚上7點就上床睡覺,生活非常有規律,身體健康。
在鐘祥,像鞠蘭英和鄒秀珍這樣健康狀況良好的百歲老人并不鮮見。
鐘祥是中國老年學學會認證的第一批“中國長壽之鄉”,當地流傳:“六十年歲小,七十滿街跑,八十不算老,九十隨便找,百歲精神依然好。”
據權威部門檢測,鐘祥土壤中硒、鋅等有益元素含量較高,土壤酸堿度適中;鐘祥水質好,而且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十大農產品均富含硒元素。據統計,鐘祥長壽人口分布于沿江富硒地區。
截至2023年12月,鐘祥有百歲老人124人,80歲以上老人3.4萬余人,人均預期壽命81.69歲。
多年來,鐘祥市不斷營造敬老惠老的社會環境,當地百歲老人除享受家庭溫暖外,還享受每月1000元補貼和免費上門體檢等服務。
90多歲的陳仲文是中國較早在基層開展老年病學以及長壽研究的專家。他說,從百歲老人身上探索長壽的秘密,從長壽地域挖掘長壽特征,是科學探索養生之道的循證方法,也是人類通向長壽的必由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