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雪
“方同志是巫山縣無黨派人士,曾在下莊村當駐村干部。”近日,巫山縣委統戰部工作人員介紹,“方同志”的名字叫方四財,他是‘下莊天路’‘下莊精神’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回想起和大家一起修路的日子,就像是昨天剛發生的事,時常在夢里還在修路。”早在1995年,當時24歲的方四財來到重慶巫山下莊村當駐村干部,這一當就是8年,村里的人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方同志”。說起在下莊村修路的往事,方四財望向遠處的群山,思緒又回到那個開山的年代。
下莊村位于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深處,整個村子處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壁立千仞,群山合圍。記者近日來到下莊村見到方四財時,此時已經年過半百的他正在和新任村主任袁孝鑫處理村中事務。
在2000年以前,下莊村里很多人一輩子沒有出過大山,甚至沒見過高樓和汽車。1997年,在時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的帶領下,方四財與下莊村村民們歷時7年,在絕壁之上鑿出了一條長達八公里的“天路”。
“當年,毛書記想修路,第一個商量的人就是我。”方四財回憶道,修一條路對下莊村意義深遠,那是擺脫貧窮和閉塞的必經之路。于是,兩人一拍即合。
修路期間,方四財作為指揮長,每天在腰間系上紅繩,在絕壁上來回攀爬巡查工地。“注意安全哦,伙計們。”山谷里回蕩著方四財的聲聲叮囑。夜晚,他們在懸崖上的山洞里,圍坐在火堆邊,一起暢想著公路修通之后的繁華景象。
2003年,方四財調離下莊村,到巫山縣林業系統工作。“人雖然不在下莊工作了,但心始終沒有離開下莊。”他曾到重慶、北京等地匯報毛相林和下莊人的開路故事,讓下莊“天路”被越來越多人熟知。
2022年4月,方四財再次被巫山縣委組織部抽調到竹賢鄉任鄉村振興暨縣委黨校下莊校區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隊副隊長。這一次,他帶著新的任務又回到下莊村:為全面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基本方略理清工作思路,細化幫扶任務。
2年以來,下莊村自來水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亭臺景觀建設基本完成,傳統村落改造完畢;民宿和黨員教育基地建設、“天路”升級改造、下莊旅游環線也已經完成閉環建設。
“想要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獲得長足發展,必須要充分利用好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方四財認為,下莊四面環山,土地很少,要想發展得更好就必須在旅游上下工夫,有效利用下莊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下莊“天路”品牌,打造休閑研學基地,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要發展就要有人,新下莊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方四財介紹起下莊村新任村主任袁孝鑫,這位返鄉創業的“90后”姑娘,正與近兩年返鄉創業就業的數十名年輕人一道,帶領著下莊人繼續向前。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下莊村在發展的大潮中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也面臨著不少困難,袁孝鑫他們這些年輕后輩的工作壓力不小,平時方四財便是袁孝鑫的“顧問”。記者采訪方四財的間隙,方四財又開導起遇到了難題的袁孝鑫。
走在下莊村的道路上,特色民宿鱗次櫛比,鄉村環境干凈整潔。所到之處,不論男女老少,大家親切地跟方四財打著招呼,年長的稱呼他“方同志”,年幼的喊他“方爺爺”。
“方同志在下莊那是實實在在地干事,修路、修學校、修堰溝,是下莊村的‘福人’,下莊村不能忘記他。”一位村民提起往事,頗為感慨。
閑聊間,記者得知方四財的家并不在巫山,他的家人在百里外的萬州。近30年里,他與家人一年難得相聚幾次。但下莊村正處于發展關鍵期,方四財決定再堅持幾年。“下莊不會忘了我,我也放不下下莊。這輩子的緣分,天定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