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蘭溪的浣紗群舞、金東音舞詩畫……一出出精彩節目輪番上演,表演者既有浙江婺劇院資深演員,也有來自金華各縣(市、區)的農民、創客、民間文藝家等,該市各村文化禮堂對晚會進行直播。“氣氛這么熱烈,跟過年一樣!”臺下,馬府下村村民葉昌洪說。
從馬府下村小廣場出發,沿溪而上,目的地村文化禮堂,拉線獅子、花燈花轎、舞龍等隊伍一路“踩街”,紅藍相間的民族服飾和激昂的鼓點將氣氛推向了高潮……村里的晚會,有著濃厚的鄉村氣息。
在金華,“村晚”傳統由來已久。武義縣徐村“村晚”連辦30多年。在此次活動主會場馬府下村,文化禮堂建成后文化活動不斷,前不久還承辦田園歌手海選大賽,原本寂寥的小村莊很快集聚起人氣與業態。在金華,這樣的文化禮堂有2700多家。
“村村有文化禮堂,文化部門人員也會為我們的表演提供幫助,大家經常坐在一起探討情節,登臺的機會比以前多。”現場,來自武義的表演者鮑祿平說。
這次他和同伴上演由武義縣文化館、武義縣戲劇曲藝家協會原創的武義十八響《到底生不生》,受到了新老戲迷們的追捧。為提升文化禮堂的“軟實力”,武義還推出線上加線下的“共富百花會”品牌,民眾在手機上點單感興趣的節目和老師,平臺會根據點單的需求量進行研判,送服務到所在村文化禮堂,精準滿足群眾文化需求。
一年來,鮑祿平接受平臺點單,到各地表演已有二十多場。
當晚,文化禮堂內外人山人海,30個農特產品展位吸引游客了解采購,并邀請網紅達人帶貨助農增收。
文化禮堂不光要“有”還要“活”。為此,各地都在花心思。金華婺城通過全域化禮堂方式盤活流轉閑置民房、廠房、村集體用房和閑置土地;東陽建立財政、村集體、鄉賢共同參與的資金籌集機制,動員鄉賢能人回報桑梓;磐安宅口村借助中藥主題文化禮堂,以藥膳等特色資源開發專業技能培訓課。
文化禮堂還正轉變為集文化館、電影院、體育館等多元空間于一體的“精神共富”陣地。2023年,金華市首屆農村文化禮堂“村BA”男子籃球賽成功舉辦,近800支“村BA”籃球隊參賽,1萬多名民眾積極參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