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芙蓉 張倩龍 李雪
正值春茶采摘季,在湖北襄陽谷城、南漳、保康等茶葉主產區,漫山遍野的綠茶煥發出勃勃生機。放眼望去,除忙碌的茶農外,還有不少前來體驗采茶的游客,或研學旅行的學生。
作為“萬里茶道”重要節點城市之一,秦巴山系高香型名優茶核心產區。近年來,襄陽依托“襄陽高香茶”區域公用品牌,推動茶產業發展壯大與茶旅融合,走出一條綠色富民之路。
塑品牌強科技 小葉子長成大產業
襄陽擁有3000多年茶葉種植歷史,是“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典故發生地。這里自然稟賦獨特,加之“南船北馬,七省通衢”的地理優勢,發展茶產業得天獨厚。
此前,因沒有統一品牌,襄陽茶企各自為政,茶產業缺乏市場競爭力。2012年,該市推出“襄陽高香茶”區域公用品牌,茶企從“單打獨斗”走向“抱團取暖”,茶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襄陽市政協主席、茶葉產業鏈鏈長李詩介紹,該市組建產業鏈工作專班,累計投入超3億元財政資金,聚焦強基地、強加工、強科技、強品牌、強主體、強流通等關鍵環節,推動茶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茶產業已成為襄陽特色產業之一。
數據顯示,2024年,襄陽茶園面積近50萬畝,干茶產量2萬噸,綜合產值達80億元人民幣(下同);培育茶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14家,帶動近50萬人增收致富。襄陽高香茶區域公用品牌先后入圍中國農業區域公共品牌300強,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
憑借“高栗香、滋味醇、湯色亮、耐沖泡”品質,襄陽高香茶走出國門。李詩透露,該市茶葉遠銷美國、俄羅斯、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2023年出口額超3億元,成為全市第二大出口農產品。
茶區變景區 茶旅融合促鄉村振興
沿玉皇劍茶園景區山路蜿蜒而上,沿途綠意蔥蘢。登上觀光棧道,萬畝茶園盡收眼底。除體驗采茶樂趣外,茶博館、品茗亭、茶色生香電影院、知青文化展覽館等景點,成為游客游玩好去處。
“置身綠色海洋,身心特別放松。”谷城縣城關鎮居民張俊,常與朋友相約來玉皇劍茶園景區游玩,“周邊有農家樂、游樂場,非常適合親子游”。
湖北玉皇劍茶業有限公司地處谷城縣五山鎮,擁有核心茶園8000余畝。該公司董事長張于學介紹,近年來,公司推進茶旅融合發展,把茶園當公園建設,將玉皇劍茶園景區打造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萬畝茶園成為襄陽中小學生研學基地。
襄陽茶葉產區主要位于谷城、南漳、保康等山區縣。近年來,該市探索“品茶+旅游+研學+康養”發展模式,推出一批茶公園、茶莊園、茶博園和研學實踐路線,涌現出觀光茶園、茶旅家庭農場、茶旅農莊、茶園露營基地等新業態,茶產業成為山區民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谷城縣五山鎮田河村55歲村民董進枝告訴記者,隨著茶旅融合深入推進,村里環境越變越好,一些村民開起農家樂,實現家門口就業。董進枝農閑時節,也常去附近茶山松土、除草、采茶。“時間自由,多勞多得。”董進枝說,最近采茶旺季,她一天能掙近200元。
在李詩看來,襄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及三國文化主要發源地,文旅資源豐富。下一步,將繼續挖掘茶旅契合點,補齊產業短板,提升品牌效應,以茶促旅、以旅帶茶,推動襄陽茶產業不斷邁上新臺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