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的北京中軸線,貫穿老城南北,是北京這座古老城市的靈魂和脊梁,發(fā)揮著城市骨架的統(tǒng)領作用,鏈接著多片歷史精華區(qū)、多處歷史遺產,構成了古都文化的天然譜系,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城市記憶。
當?shù)貢r間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只是一個新的起點,任務還很重。”單霽翔談到,成為世界遺產,就成為了世界矚目的一項人類文化遺存、人類文化的代表作,那就表明保護級別進一步提升了。廣大市民以及來京游客們,要共同尊重中軸線,“有尊嚴的文化遺產才能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積極力量,這樣就能惠及更廣大民眾的現(xiàn)實生活、促進城市的建設發(fā)展,我們要努力實現(xiàn)這樣的良性循環(huán)。”
從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至今,北京中軸線在疏解、修繕、環(huán)境整治中,歷史格局、歷史風貌得到逐步復原和再現(xiàn),中軸線的人居環(huán)境和城市風貌不斷改善。沿線許多博物館、文化空間也陸續(xù)向公眾開放。
在單霽翔看來,今后還有許多這方面的工作要做,“文物建筑只有保護好、修繕好,向公眾開放,進入人們現(xiàn)實生活,它才能得到更好地保護。”
每到一個國家,單霽翔總會先了解一下這個國家有幾項世界遺產、是哪些世界遺產。“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中國世界遺產總數(shù)達到59項,北京世界遺產數(shù)量達到8項,是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城市,這些都是國際文化交流的平臺和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平臺。”他說。
“我們要把一件一件已經承諾的世界遺產保護的工作繼續(xù)做好。”他說,世界遺產是一個大平臺,之所以申報世界遺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把中華傳統(tǒng)文化推向世界,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文明互鑒。
腳踩黑色千層底布鞋的單霽翔,多年來致力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和推廣。他參加節(jié)目錄制、出版書籍,也樂于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人關注文化遺產,讓人們在深刻新鮮的文化體驗中享受豐富的文化成果。
推動中國大運河、北京中軸線申遺的單霽翔,腳步沒有停止。在他看來,中國作為有著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但是每年只能選擇一項文化遺產進行申報,還有很多項目都在排隊等待。而作為中國首都的北京,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悠久的歷史為北京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還有很多可以申報世界遺產的項目等待進一步挖掘。
“我將作為一個文化守護人,繼續(xù)用腳步丈量中華世遺,繼續(xù)積極努力為更多的申遺項目做貢獻。”他說。(完)